对中国历史的感悟
人生该走的弯路,一步也不会少走。这是我的感悟,我们先来看看历史,公元760年,太监李辅国矫诏请太上皇迁居西内,史记录了在这次迁居过程两位著名太监的交手。史说,在李辅国耍横之际,高力士跃马而前,厉声曰:五十年太平天子,李辅国汝旧臣,不宜无礼,李辅国下马!力士又曰:李辅国拢马!辅国遂著靴,出行拢马,与兵士等护侍太上皇,平安到西内。

而李辅国登上了大唐的政治舞台,成为大唐建国以后,太监干政的第一人。李辅国的权力有多大?旧唐书说:宰臣百司,不时奏事,皆因辅国上决。就连地方上的节度使也由李辅国一手委派。除了李辅国,皇帝又任用了太监鱼朝恩和程振元。鱼朝恩的权力有多大,在平叛前线,郭子仪、李光弼都得听他指挥。太监掌权,这是安史之乱之后,肃宗皇帝的选择。这也造成了郭子仪多次被罢兵权,如果不是老郭实在能上能下心底无私的圣人,恐怕也早就撂挑子不干了。

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,我深深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。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的儿女,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,也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。改革开放后,中国社会打开了那扇久闭的窗户,久违的西方文明一下子出现在了“落后”的中国人面前,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。在这中、西文化的冲突中,大概出现了三种思潮:(1)“民族虚无”论。

他们主张全盘西化。(2)“儒学复兴”论。他们就像清朝的顽固派,完全排斥西方文化。他们相信在新时代传统儒学必定会有新的发展。他们主张完全复兴儒学文化。(3)“中西合璧”论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西文化各有所长,各有所短。他们主张把这两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,也就是说集和两者优点,优势互补。应该怎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,这不仅是一个理论(想)的问题,更是一个实践(做)的问题。

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,因为他们看到了蕴藏在东方这条巨龙所潜在巨大能量,看到了中国和她孕育的人民在古代的辉煌,在90年代创造的奇迹!中华儿女都在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拼搏着,我们向往幸福,我们渴望富足,我们也不会忘记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巨大屈辱和损失,这是我们的痛,也是我们奋斗的动力!\x0d\x0a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,导致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《南京条约》的签订,从此天朝大国的大门顿开,陷入了一个又一个国防危机,中华民族步入了漫漫长夜。
3、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如果想标新立异的话,看下<货币战争>对战争和历史有新的栓释。各种不同社会的激烈碰撞,该淘汰的失败了.过度的胜利了,但也正走向失败.,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,一部血泪史。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读自己的历史的时候(近代)无不感到痛心,义愤填膺,太多太多的语言都不能说完,它永远是我们国人心中的一块痛楚。大家说的都很多了,我说几句别的。
除非注明,文章均由 汇顺网络技术 整理发布,欢迎转载。